
深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深股通净流入12.97亿,港股通(深)净流入3.65亿。沪股通中资金流入最多的是太平洋,净流入2.28亿,其次为伊利股份、恒生电子、金证股份、安信信托。资金流出最多的是中国太保,净流出1.17亿。深股通中资金流入最多的是二三四五,净流入2.24亿,其次为海康威视、美的集团、美尚生态、五粮液。资金流出最多的是新光圆成,净流出3.48亿。
调查结果显示,国际投资者对于未来12个月的中国经济比对全球经济的看法更为乐观,74%的被采访者认为中国经济将好于当下。从区域上看,北美机构对中国的看法最为乐观,其次是欧非远东,亚太机构对中国经济的看法相对最为悲观。未来12个月,最吸引机构投资中国市场的投资主题依次为技术创新、金融服务、服务业、可再生能源、能源。
私募基金大规模资金进入期货市场仍然困难重重“大规模资金进入期货市场有一些障碍,私募基金管理人把资金投入期货市场平均只有10%。“浙江元葵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振星表示,私募基金在投资期货当中,有些需求是没有满足的,首先是规模的限制和管理规则的不适应,所以需要建立与机构相适应的交易规则,在机构时代到来时能容纳私募基金的需求;其次,机构是拥有很大的信用资源的,交易所的交易规则应该体现出这个价值;第三,机构投资者有自己特有的需求,像能否有机会进行现金交割;最后,在交易指令上,也需要针对机构有有效性和针对性。
公募基金和指数产品仍然徘徊在门外不仅仅私募基金大规模进入期货市场有障碍,公募也面临同样情况。华夏基金研究发展部董事总经理骆红艳也认为,公募基金大规模参与期货市场仍然难度较大。原因之一就是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问题,散户占比大,上市品种较少,并且单个品种可容纳的资金较低,无法满足太大资金需求。同时,公募基金公司的客户对期货市场的了解度不高、参与度不够,对期货投资的认识停留在高杠杆、高风险的固有印象中。
在降准背景下,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四季度信贷将平稳较快增长。连平认为四季度信贷增速将高于13%,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预计四季度新增贷款将达3万亿至3.3万亿元,月均达1万亿元,较过往两年同期平均多增2000亿元左右。李超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广义社融需要较强的信贷和债券才能维持较高增速,面对当前信用贷款趋势性下行以及监管趋严的现状,有必要做强信贷。此外,四季度的降准也帮助商业银行解决了负债端的问题,利好信贷投放。
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学家们几乎都是事后诸葛亮,所有对经济趋势进行预测并被实践证明“果然正确”的经济学者,其实不过是在抛钱币,正反是一种概率。这也就是每当股市活跃一点的时候,就会跑出无数个股神的缘故。“那末,经济学岂不是一种无用之学?”相信不少人看到笔者的观点之后可能会问这句话。